咨询电话191 5510 1118 监督电话0551-6336 6362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服务 - 心理科普
心理学物理学创始人——费希纳
合肥心协 录入时间2013-08-23 阅读次数0 一键分享

    费希纳,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心理学物理学的创始人。在哲学上费希纳是一个唯心主义泛灵论者,他认为凡物都有灵魂,心和物是不可分的,心是主要的,物只是心的外观。他对心与物作了精确的数学测量并试图确定它们的关系。1860年他的《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出版奠定了他在心理物理学上的创始人的地位

人物简介

    Fechner,Gustav Theodor (1801.4.19—1887.11.18)德国物理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美学家。原学生物学,后转向数学和物理学。1844年任莱比锡大学物理学教授。1834年起深入钻研哲学,使哲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1860年出版《心理物理学原理》(2卷),首创科学的实验方法,奠定实验心理学的基础,同时确立了他在心理学界的重要地位。1865年费希纳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美学论文,开始钻研美学。自1866年至1872年又发表12篇论文,基本上都是讨论霍尔拜因的两幅圣母马利亚像。费希纳以实验的方法解决诸如这两幅画像哪一幅更美的问题,确立了实验心理学美学的方法。他还著有《实验美学论》(1871)和《美学导论》(1876),对于各种美学问题、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讨论,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美学的基础。他提出,美分为广义的与狭义的两种,广义的美指能唤起愉悦性的一切东西,狭义的美指在审美和艺术中能使人感受到高尚快感的东西。这两种美都受制于条审美心理学原则,他称为“审美阈”、“审美加强”、“审美联想”、“审美对比”、“审美顺序”、“审美调和”、“刺激的持久性”及“用力最小”的原则,强调美的形成是以人的心理条件、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费希纳倡导美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具体为选择、制作、统计三种方法,强调美学研究应以经验事实为基础。费希纳的美学思想,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学研究从“自上而下”的传统哲学思辩方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经验方式起着关键性作用。可以说,他是近现代美学研究中的经验主义潮流的领潮人,因而也被称为“近代美学之父”。

人物生平

    费希纳,古斯塔夫·西奥多(Fechner, Gustav Theodora 1801~1887)德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心理物理学的主要创建人

    他出生于德国东南部的一个小乡村的牧师家庭。1817年他16岁进入莱比锡大学学医,后因兴趣转向物理学,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逐渐成名。33岁那年,被任命为教授,他本是一名年轻有为的物理学家,但是由于研究“后象”,长期隔着有色玻璃观察太阳,使得其眼睛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再加上他身体虚弱又操劳过度,患上了神经性抑郁,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在生病期间,由于长期卧病在床,他拥有足够的时间沉思冥想,于是研究兴趣转向了宗教和哲学。他一生致力于寻求一种科学的方法,将精神与物质统一于灵魂中。于是,他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身心关系上。

    费希纳因其心理物理学而著名于世。心理学史家D.舒尔茨写道:" 1850年10月22日早晨,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费希纳忽然领晤到心与身之间的联系法则可以用物质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方程式来表示:S=KlogR。这里S是感觉量,R是刺激量,K是常数。这是一种对数关系,因为感觉量是以算术级数增加,而刺激量则是按几何级数增加。刺激强度的增加不会产生感觉强度的相应增加。例如,在1个正在响着的铃声上增加1贝尔,其所引起的感觉强度的增加量要大。因此,对于当时已经存在的感觉量来说,刺激强度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个人成就

    19世纪初,I.康德曾预言,心理学决不可能成为科学,因为它不可能通过实验测

     量心理过程。由于费希纳的成果,科学家才第一次能够测量精神。然而,正如费希纳自己所说,当时E.韦伯也在莱比锡大学,而且在4年前就写了有关于这方面的材料。而费希纳直到开始进行一系列设计好的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之后,才发现了韦伯的研究成果。那时费希纳才知道,他的原理实质上早已为韦伯的研究结果证明了,他只是对心理与物理的关系赋予了数学的形式而已。后来,W.冯特利用这些最初的创造性成就,把它们组织和综合成为心理学的基础。

    费希纳忽然领悟的直接结果导致了他后来称之为心理物理学的研究计划。他使心理物理学的三个基本方法系统化。这三个基本方法是:

    (1)均差法。均差法假定,我们的感官是有变化性的,因此不能得到一个"真实的"测量值。于是我们取得大量的近似值,这些近似值的平均数是唯一的最佳近似值,所以就把这个平均数作为真值。例如,让被试调节一个可变刺激,直到觉得它与常定标准刺激相等。在多次试验中,标准刺激与被试所定的可变刺激之间的差数的平均值代表被试的观察误差。这个技术在测定反应时、视觉和听觉辨别以及错觉范围方面是有用的。对于现代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来说,这个方法依然是基本的方法。我们每次计算平均数时,实际上都在使用均差法。

    (2)常定刺激法。该法的目的是测定两个常定刺激间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做出"正确"判断的一定比例所需要的。例如,被试先掂100克的标准重物,然后掂比较重物,譬如88、92、96、104或108克的重物。他要判断出第二个重物比第一个重物是重些、轻些还是相等。这个步骤一直延续到能对每种比较作出一定数量的判断为止。对于较重的重物,被试几乎常常作出"较重"的判断,而对最轻的重物则几乎常常作出"较轻"的判断。根据这些数据把刺激差异(标准重物对比较重物)确定在这一点上,即有75%次被试能正确地作出"较重"判断的那一点上。这个基本方法的许多变式为测定感觉阈限提供了有用的技术。

    (3)极限法。该法是呈现两个刺激,增加或减弱其中之一,直到被试报告他觉察出有差异。费希纳介绍说,开始时首先使可变刺激在强度上明显地高于标准刺激,下一次则明显地低于标准刺激。从多次这样的试验中获得了许多数据,计算出最小觉察的平均数作为所要确定的差别阈限。可以用递增或递减强度的方法来呈现单一的刺激,这种变式常被用来确定绝对阈限。

    费希纳于1860年出版《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该书被认为是对心理学的科学发展具有创造性的贡献之一。后来,把心理物理学发展成为实验心理学的W.冯特承认这部著作对他工作的重要性。H.艾宾浩斯也是从这部著作中受到启发,把数学方法用于记忆和学习领域,从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817年,费希纳创立实验美学,倡导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与柏拉图、黑格尔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相区别。

主要著作

《心理物理学纲要》1860

《美学初探》1876

《论心理物理学》1877

《心理物理学要义》1882

 

 

 

 

 

 

 

 

 

 

 

 

关键词:

上一篇:水桶效应
下一篇: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关注我们

  • 合肥市心理咨询师协会 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 联系我们

    191 5510 1118

    监督电话:0551-6336 6362

    邮箱:2315907548@qq.com

    地址:安徽省肥西县湖东路1号合肥中盟电子信息产业园1-1号楼2单元